
剧乐园讯 由中国国家话( huà)剧院、中国电影股份有限( xiàn)公司共同出品,央视网联( lián)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 yǒu)限公司发行的首部文献( xiàn)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 yì)》正在点映。凭借精益求精( jīng)的匠心制作、青春质感的( de)先锋影像、严谨壮阔的史( shǐ)实呈现,电影在上映后迎( yíng)来了收获了诸多好评,盛( shèng)赞影片既有严谨的抗战( zhàn)史料细节呈现,更在内容( róng)和形式上呈现了充满青( qīng)春质感与令人眼前一亮( liàng)先锋创新突破。

电( diàn)影《抗战中的文艺》由田沁( qìn)鑫执导、秧禾之文工作社( shè)担纲编剧,段奕宏、田雨、李( lǐ)光洁、关晓彤、孙红雷、陈建( jiàn)斌、廖凡、辛柏青、王挺、赵阳( yáng)、佟大为、万茜、宋佳、朱颜曼( màn)滋、吴谨言、罗一舟、顾珂嘉( jiā)等主演,首次在大银幕上( shàng)展现、抒写、梳理了1931年到1945年( nián)抗战14年的中华文艺界的( de)抗争史,传递了中国近现( xiàn)代文艺大家的精神力量( liàng),呈现了一幅文艺群像史( shǐ)诗画卷。

作为首部文献戏( xì)剧电影,电影《抗战中的文( wén)艺》中依托历史事件线索( suǒ),将抗战时期的文艺史料( liào)详尽呈现,其中涉及许多( duō)不为人知的文献内容,极( jí)具史料价值。为了还原历( lì)史细节,搭建起真实可信( xìn)的故事背景,编剧团队花( huā)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和( hé)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回忆( yì)录、文集、论文,观看许多关( guān)于当年的历史纪录片、电( diàn)影,查看了原始的歌曲曲( qū)谱、美术作品等,并在专家( jiā)、学者的帮助下,进行了认( rèn)真查阅和比对。

中国作协( xié)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 wén)学》主编施战军这样评价( jià)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它对( duì)历史的塑造脱离了单一( yī)轴心的形式,而是选择了( le)一个群像式的表达。它综( zōng)合了所有的艺术特点,为( wèi)文献怎么搬上舞台提供( gōng)了一种思考,把文献话剧( jù)当成一种审美的建造,这( zhè)可能会成为中国式现代( dài)话剧的一种开端。”北京电( diàn)影学院戏剧艺术研究院( yuàn)副院长李浩在看过影片( piàn)后表示,《抗战中的文艺》深( shēn)入地挖掘了抗战中的文( wén)艺发展脉络,这是之前诸( zhū)多历史研究中少见且容( róng)易被忽略的重要方面。

“通( tōng)过戏剧、诗歌、小说、音乐等( děng)多种艺术形式,以戏剧与( yǔ)电影的方式,全方位、多角( jiǎo)度地展现了抗战中的文( wén)艺创作的整体风貌。大量( liàng)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以( yǐ)舞台表演和镜头记录的( de)方式得以呈现,使观众能( néng)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战( zhàn)时期的文化氛围,深入感( gǎn)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文艺( yì)气息,该影片兼具纪实与( yǔ)史料的保存价值。”
与此同( tóng)时,在国家话剧院和中影( yǐng)的联手打造下,电影《抗战( zhàn)中的文艺》鲜有地将戏剧( jù)和电影进行了创新式的( de)融合和创新,依托新时代( dài)数字技术的发展,以颇具( jù)先锋特质的实验性创作( zuò)打造出一部既有戏剧仪( yí)式感也有电影光影质感( gǎn)的影片。观众在观影时感( gǎn)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 xiān)体验,犹如穿插在剧院与( yǔ)影院之间,畅游戏剧艺术( shù)与电影魅力盛宴,“这一场( chǎng)光影与舞台的完美融合( hé),跨越多种艺术,融合了两( liǎng)者的精髓,是一次十分新( xīn)鲜的观影体验。”

中戏电影( yǐng)电视系教授武亚军更是( shì)在看完影片后,对影片里( lǐ)两种艺术形式的深层次( cì)的融合给予高度认可:“影( yǐng)片并不是简单地将这种( zhǒng)穿插交融进行简单的记( jì)录,而是将历史扮演段落( luò)从‘第四堵墙’中‘解放’出来( lái),直陈在观众面前,更具电( diàn)影化的冲击力,使原有舞( wǔ)台演出的嵌入内容变成( chéng)了‘第一视觉’。”
电影《抗战中( zhōng)的文艺》首次将抗战14年的( de)文艺历史梳理呈现,通过( guò)一件件历史进程中的重( zhòng)大事件,详细地串联起一( yī)幅波澜壮阔、不屈不挠的( de)文艺抗争历史画卷。从“九( jiǔ)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控( kòng)制下东北作家的奋起,到( dào)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 yì)家们高涨的创作热情,从( cóng)“一·二八”后43 位文化界人士( shì)在《文艺新闻》联名发表《上( shàng)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到进( jìn)步文人在沦陷后的“香港( gǎng)大撤离”……事无巨细、一丝不( bù)苟。
广大观众在观影后也( yě)称赞影片中史料丰厚而( ér)详尽,许多不为人知的历( lì)史细节都被呈现得非常( cháng)好,“从未从文艺的角度去( qù)看抗战的历程,这些历史( shǐ)的碎片拼凑出的不仅是( shì)一段民族的不屈抗争史( shǐ),也是一幅中国文明在世( shì)界大战背景下不断挣扎( zhā)、最终获得胜利的图景。”也( yě)有观众在看完影片后感( gǎn)叹:“回过头想想我们学习( xí)的历史书,书上的一句句( jù)话,在观影变得无比清晰( xī)。”
同时,电影《抗战中的文艺( yì)》集结了四十多位实力中( zhōng)青年演员,再现了鲁迅、郭( guō)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金山( shān)、秦怡、张瑞芳、白杨、舒绣文( wén)、夏衍、田汉、聂耳、冼星海、贺( hè)敬之、丁玲、萧红等文艺大( dà)家在抗战的岁月故事。影( yǐng)片里文艺大家鲜有的青( qīng)春鲜活形象,成了观众津( jīn)津乐道的部分——在电影中( zhōng),赫赫有名的文艺大家不( bù)仅是一颗颗令人仰望的( de)璀璨星星,也是一个个眼( yǎn)中有光、锐气进步的青年( nián)文艺创作者。
因此,即便时( shí)代不同,但当抗战中的青( qīng)年遇见新时代的青年,对( duì)梦想的追逐、对时代的情( qíng)怀、对家国的深情,都会穿( chuān)越时空交汇出绚烂的思( sī)想火花,绽放青春耀眼的( de)光芒,从而引起青年观众( zhòng)们的共鸣,“电影让我再一( yī)次认识了这些文艺大家( jiā),很多和我们一样年纪的( de)时候,就已经创作了非常( cháng)知名的作品,有的更是已( yǐ)经拥有坚定的信仰、义无( wú)反顾奔赴延安了,向先辈( bèi)们学习!”